流浪地球2一周目简评
justaLoli

看了流浪地球2. 电影总体的观感是很优秀的。接近三个小时的片长,对于这个内容的体量而言比较合适,不会让人觉得乏味。我特地看的IMAX版本,视听效果足够震撼。这部片子,完全对得起它目前在网络上获得的高分评价。

下面总结一下我一周目后想到的一些内容。

相比第一部的优点

移除了“春节”元素

我不喜欢融入大量档期元素的特定档期电影。这种电影给人的印象是:它只为特定档期服务,只能靠着“蹭”特定档期的“流量”来获得票房,进而给人的印象是这种电影的质量不高。

优秀的导演和编剧应该有一种自信:我的电影不应该局限在某个特定的档期或者特定的上映时间。应该有一种自信:我拍的电影在全年任何一个时间上映,都将是一部优秀的电影。

显然,郭帆拍流浪地球1的时候没有这种自信;2的时候有了。

角色身份的“提升”

(我流浪地球1也是一周目,记忆不太深刻)总的来说,流浪地球1是以一对兄妹的视角叙述的。这一对兄妹在玩闹似地跑出地下城后,偶遇了某个救援队,并展开了故事。这种视角,严厉的说,让人感觉当时的危机和救援宛如小孩子的儿戏。

流浪地球2的主要角色:李雪健饰演的高级政客;吴京饰演的军人;刘德华饰演的工程师。他们有专业的身份,肩负重大的责任。以他们的视角代入事件,更能体现危机之危,救援之难,也更匹配流浪地球系列的宏大叙事。

比起让两个无业小孩支招拯救世界,让真正的专业人士拯救世界大概更好一些。

二的优点

“前传”式的剧情设计

流浪地球2选择在1的时间线之前做文章,是一个十分高明的决定。至少有以下几个好处:

  1. 设定交代。

2中丰富了许多关于“数字生命”和机器生命“MOSS/550W”的设定,并且完善了流浪地球时代联合政府(UEG)的国际政治制度和物资配给制的经济制度。

这些内容很重要。

关于MOSS的设定让MOSS的重要性大幅度提升。事实上,流浪地球1中,MOSS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。事实上,把1中的MOSS换成一个不太智能的,Siri一样的角色,甚至换成一个没有智能、纯机械的程序,整体的故事不会发生太大改变,可以正常推进。但是,有了2中的背景交代,MOSS一跃而成为重要势力。相当于通过“前传”的交代,让配角一跃成为主角。

对流浪地球时代政治经济的交代,让人们对这个时代的大局有了基本的把握。1可以说是以兄妹的“点”的视角描述这个时代,2是以“面”的视角描述这个时代。12相映,让人们对当时的整个世界已经建立了基本的感知。这有利于更多的故事在这个世界下展开。

  1. 大量伏笔埋设

流浪地球2选择“前传”叙事,为故事创造了大量未解开的谜团。无须多言。

  1. 给续作留足空间

前两点的好处,归根结底都是这一点。

我觉得流浪地球1没有给续作流出足够空间。想象一下,如果没有2,直接在流浪地球1的结尾之后做文章,能写的故事似乎不多。但是有了2,续作能写的内容一下子就丰富了:

  • MOSS一跃成为主角,MOSS和图恒宇成为主线(而且,由于是数字生命,这条主线不会因为角色的衰老死亡而停止,有机会一直延续),有很多故事可以基于它展开
  • 留下大量谜团,解开这些包袱基本就足够撑起一个续作了
  • 介绍了这个时代的大观,如果要翻拍原著的剧情也会相对容易。

内涵丰富,有深度,有主旨

上文提到,相比于1,角色的身份有了“提升”。高阶层的人物角色更配合2的宏大主题。因此,2中设计的内涵也更加丰富。不论是强调“危难当前唯有责任”的责任感,还是歌颂敢于牺牲自我的英雄,还是强调人类团结所能迸发的巨大力量,电影中都有足够的内容来撑起这些主题。

此外,还有一些关于亲情、关于使命在一代代人间的传承,关于数字生命、生死概念的讨论等等话题可以从电影中引申。总之,丰富的情节和内涵让这部片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。

不过我是一周目,我暂且还不能仔细分析。

(相对)中庸的政治立场

价值导向应该中国优先还是世界优先的问题上,电影一方面强调了中国在计划中的重要作用,另一方面又时刻强调,这是全人类——各国——共同奋斗的结果,很中庸地回答了这个问题。

危难由少数英雄解决还是多数集体解决的问题上,一方面有吴京、刘德华这种个人英雄角色,一方面电影也时刻强调了团结、合作的重要性,很中庸地回答了这个问题。

总之,基本上不会让观众在电影的政治立场上产生反感。 这在一个国民普遍政治神经紧绷的时代,是很难得的。

我觉得不好的地方

“老套”的剧情

不得不说,电影很多地方体现了灾难片的典型套路。概括地说,电影无非是 somehow出现危机 -> 人类团结!!!黄金精神!!! -> somehow解决危机 这个流程它甚至演了两次。

这样抽象的看,剧情是很无聊的(当然,抽象到这个程度,基本绝大多数电影都是无聊的)

还有啊,后面恢复全球互联网的时候,经典的“要卡到最后一秒才能解决问题”,说实话这种剧情很无聊诶 -_-

过于强调“刺激”“紧张”

这点其实是我的个人看法。

流浪地球的故事设定,它本可以有更沉静,更压抑的表现手段。面对灭世的灾难,人类集体的背井离乡,牺牲人类社会原有的一切,压制享乐,压制文化艺术,步入集权和配给制,倾尽全力拯救危机只为苟且为生,走在茫然无光的漫漫长路上。

这种氛围,不仅是一种“危”,更是一种“悲”。除了拯救危机体现出的紧张、刺激的情节外,更应该有一种浓厚的悲凉。很遗憾,这种悲凉似乎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。

结尾的 Goodbye, solar system[多语种] 可以算是这种悲的一个体现。只能说,有,但是不多。

这局限了作品的深度。全片过于强调危难和应对,紧张刺激的大场面首尾相接,相当于不断地给观众打鸡血,让观众兴奋,而无法让观众静下来感受这种“悲”。

我觉得这是比较遗憾的。

关于BGM的一些事

本片主要的氛围都是紧张的。紧张的部分,本片的BGM做的相当不错。

不过,就像上一部分所说的,片子的“悲”的部分有些少。仅有的那些“悲”的部分,我觉得BGM做的不够好。就以最后 Goodbye, solar system[多语种] 的部分为例。就我个人的理解,我觉得BGM应该体现出宇宙的空灵和肃杀。但是,此时的BGM,事实上只能起到“宏大”的感受,而无法体现出“空灵”的感受。这种BGM不太能体现宇宙的感觉。

总之,紧张部分的BGM很优秀;但是沉静部分的BGM,我觉得本片缺少一个类似 InterstellarDay One 那样的优秀作品。

类似我在上一部分的观点,我觉得片尾曲不应该是那种紧张感十足的电音,而应该归于沉静,类似Interstellar 中的 Day One。尤其是到了片尾,我觉得更应该让观众的内心从紧张归于沉静,给观众时间反思这整个经历,而不是靠片尾曲尝试把情绪推向又一个高潮。

总之,我认为紧张和沉静应该是交替的,流浪地球2在这方面做的不够好。

总结

足够优秀,并且写了一些我的想法。

就到这里。